徐志辉
1.《生活教育与公民教育——从教育救国谈起》,中国教师,2011年12月
2.《我们为什么要纪念陶行知?》, 晓庄学院学报,2012年7月
3.《从学历教育到社区教育:高校成人教育的转型》,晓庄学院学报,2013年1月
4.《从<陶行知年谱长编>看基督教对陶行知的影响》,晓庄学院学报,2013年7月
5.《永不熄灭的晓庄薪火》,民办高等教育研究,2014年12月
6.《“立陶创特”给高校教育改革提供了一种思路》,民办高等教育研究,2015年3月
董美英
1.《中国传统生活德育的五个基本实践理路》, 《现代大学教育》2014年第2期;
2.《陶行知生活德育的实践研究》,(待发);
3.《近二十年来蔡元培教育思想研究综述》,《黑龙江高教研究》2013年第10期;
4.《高等学校分层与社会各阶层入学机会均等问题研究》,《中国高教研究》2013年第3期;
5.《建国后高中语文教材选文变化的历史考察(1949-2000)》,《课程教材教法》2013年第11期;
6.《我国工农子女高等教育入学机会的历史变迁研究》,《中国青年研究》2013年第2期;
杨冰
著作:
1.陶行知的诗意人生[M].吉林文史出版社.2014,12.
2.董仲舒、王充教育名著导读[M].吉林文史出版社.2013,11.
论文:
1.《诗人一样的教育家》,《教师》,2015,05.
2.《寓诗于教,诗化民众——略论陶行知的诗教思想》,《教学与管理》,2014,09.
3.《陶行知政治哲学思想论要》,《人民论坛》,2013,11.
4.《生活德育:中国传统德育的实践旨归》,《现代中小学教育》,2013,10.
5.《陶行知“真爱”教育观的价值意蕴与实践》,《生活教育》,2012,02.
6.《传统美德教育在学校德育层面的践行策略》,《生活教育》,2013,02.
7.《陶行知生活德育思想简论》,《求知导刊》,2014,11.
9.《回到陶行知的“生活世界”》,《生活教育》,2013,2.
10.《试论陶行知的“大学之道”》,《生活教育》,2013,10.
刘大伟
1.《承继与嬗变:陶行知研究的学术谱系》,华中师范大学博士学位论文,2013.
2.《中共在南京晓庄试验乡村师范学校的活动及其影响》,《南京晓庄学院学报》,2015(2).
3.《海外陶行知研究述评:一种知识社会学的视角》,《教育研究与实验》,2015(2).
4.《论民国教育家的社会资本——以张伯苓、陶行知为例》,《生活教育》,2015(3).
5.《论当代学术谱系的构建——以陶行知研究学术史为例》,《江汉论坛》,2014(7).
6.《论周洪宇之陶行知研究的学术方法及贡献》,《江汉学术》,2014(4).
7.《刘大伟.陶行知与鲁迅》,《南京晓庄学院学报》,2013(6).
8.《论台湾的陶行知研究——一种学术史的视角》,《福建师范大学学报(哲学社会科学
版)》,2013(1).
9.《陶行知研究范式的新转向》,《云梦学刊》,2013(1).
10.《论陶行知教材编撰思想与实践及其现实意义》,2013(1).
11.《社会资本:解读陶行知的新视角》,《高教发展与评估》,2012(5).
12.《川版新版<陶行知全集>考订》,《浙江社会科学》,2012(3).
13.《史料的钩沉、考证与抉择——<陶行知年谱长编>编撰手记》,《江汉论坛》,2012(6).
徐莹晖
1.《生活教育派在浙南的实践述略》,《生活教育》,2015.03
2.《陶行知乡村教育思想的现代化意义》,《南京晓庄学院学报》,2014.7
3《.陶行知政治思想探析》,《南京晓庄学院学报》,2013.01
4.《教育独立:陶行知教育救国思想的另一种解读》,《生活教育》,2013.08
5.《民国教育家办学的个案研究陶行知和晓庄学校》,《生活教育》,2013.12
6.《对好教师的追问和应答》,《生活教育》,2014.12
7.《“乡村幼稚教育先驱”陶行知的幼儿教育思想略论》,《科教文汇》,2014.12